郑州社区大学商都学堂2025年“郑说郑事”春季班隆重开课 ——张灵敏教授领衔开启千年商都文化探源之旅

发布时间:2025-04-10 18:28:27      点击量:52
      2025年4月2日上午,春光明媚,郑州社区大学商都学堂302教室座无虚席。在学员们的热切期待中,2025年度“郑说郑事三十讲”文化课程正式启幕。文化学者张灵敏教授以“大郑州的前世今生”为主题,带领新老学员开启了一场穿越三千六百年的文明对话。




      千年回望:触摸郑州的文化基因


      课程伊始,张教授通过一张张震撼的考古照片,将学员们带入商汤建都的恢弘场景:3600年前的郑州,是商王朝开国第一都城——亳都。这里不仅有我国最早的青瓷器原始瓷尊,更有象征王权的杜岭方鼎。随着课件展示商城遗址的城墙剖面、宫殿基址和排水系统,学员们惊叹于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。

      “郑州不仅是‘火车拉来的城市’,更是夏、商、管、郑、韩五朝古都。”张教授通过梳理中国八大古都的评定历程(西安、洛阳、北京、南京、开封、杭州、安阳、郑州),特别强调:河南独占四席,而郑州是其中建都年代最早的。这一观点引发热烈讨论,杨教授等学员现场求证安阳殷墟与郑州商城的关联,张教授则以“商王朝不同时期的都城变迁”作出专业解答。




      文脉寻踪:六大模块勾勒中原图谱

      本学期课程创新采用模块化教学,以“古都遗韵”“文脉流芳”“山河故里”“古城遗梦”“星河流转”“文脉绵延”六大主题,系统梳理郑州文化脉络。首堂课上,张教授播放了精心制作的《列子故里研学纪实》,带领学员重温2024年秋季的圃田研学之行:当知道《愚公移山》的作者竟是郑州老乡时,很多学员都感慨“熟悉的城市突然陌生又亲切”。 来自济源的蒋老师更是感慨从小就背愚公移山,经常去王屋山上游玩,却不知道愚公移山作者列子列御寇就是郑州人!

      结合刚刚结束的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拜轩辕的新郑黄帝拜祖大典,课程巧妙串联起多重文化符号:从上巳节“三月三”的溱洧河畔浪漫诗会(《诗经·郑风》),到王羲之兰亭雅集;从杜甫“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”到现代民歌“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”。学员马老师赞叹:张老师把分散的文化珍珠串成了项链,列子视频堪称视听盛宴!

      城市解码:地铁站名里的历史密码

      在互动环节,张教授以郑州地铁站名为切入点,开启了一场趣味横生的文化解密:5号线的圃田站,承载着战国时期“圃田泽”的古老记忆;凤凰台站则关联郑州八景“凤台荷香”的传说。当讲到“祭(zhá)城站”的读音渊源时,现场响起阵阵笑声。这些日常地名背后的历史纵深,让学员刘老师感慨:每天经过的地方,竟藏着这么多文化密码!




      薪火相传:新老学员共话商都未来

      课堂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。老学员孙老师对比今昔课程感受:去年此时还是历史小白,听起来懵懵懂懂,现在已能参与八大古都的讨论。新学员杨老师则是忙着记录四条文化研学路线(红色文化、非遗文化、博物馆文化、嵩山文化),计划逐一探访。

       两个小时的课程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尾声,学员们仍沉浸在“古塔晴云”“汴河新柳”的诗意画卷中。张教授以“亳都古巷”城市在建项目作结:当我们复原《郑州八景》描绘的盛景时,正是在续写这座城市的文明篇章。

      据悉,本学期课程将结合田野调查、数字影像等多元形式,持续挖掘郑州作为“三千年不熄文明圣火”的当代价值。课后,学员们纷纷在班级群分享感悟:这不仅是文化课,更是一场唤醒城市记忆的精神远征。

撰稿:王向红 摄影:朱宪军 贺蔚辉等
2025年4月2日